February 26, 2010

[Logo] 科威特國慶日


科威特,國號全名科威特國,是一個位於西南亞的君主制國家。它瀕臨波斯灣,在南部與沙烏地
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科威特擁有豐富的石油儲藏。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國號同
名。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8, 2010

[Logo]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速度滑冰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短道速滑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北歐兩項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冰上曲棍球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自由式滑雪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花樣滑冰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雪車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滑雪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冰壺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自由式滑雪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花樣滑冰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急速滑雪

溫哥華2010年冬奧會之無舵雪橇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4, 2010

[Logo] 虎年新年快樂


農曆新年指中國及其他漢字文化圈地區的農曆一月一日,傳統上稱為元旦(與中國現行的公曆
元旦不同)、歲首、正旦,現在一般稱為新年、大年,口頭上亦稱為過年、度歲、慶新歲;是
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慶。越南語稱為「Tết Nguyên Đán」(節元旦)、日
語稱為「正月」(明治維新後改稱旧正月)、韓語稱為「설날」(此乃固有詞,即新年之意)。

中國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開始
為歲首。從明代開始,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
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政府廢除傳統農曆(陰曆,實為陰陽曆)改行歐洲的格利高里曆(陽
曆),曾試圖禁止人民慶祝農曆新年,但因民間的堅持而未果。在袁世凱主政期間,將格利高
里曆的1月1日定為新年元旦,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但老百姓照舊「過新年」,作家們
照舊以「過元旦」來稱呼過陽曆新年。

日本陰曆天保暦在明治維新後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陽曆計日,原來的陰
曆便稱之為旧暦,人民的慶祝活動也只在西曆元日起的三天國定假日,雖然如此,日本人仍然
依照傳統習俗過年,只是更改過年的日期,把過年的傳統習俗改為格里曆新年進行,但原琉球
國領地沖繩縣以及奄美諸島等地區仍有旧正月的慶祝活動。同樣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如韓國及越
南,即使官方曆法改用了西曆,官方及民間仍然有農曆春節的慶祝活動。

現時除了大中華地區、朝鮮半島、越南之外,蒙古、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
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 繼續閱讀...

[Logo] 大年三十的由來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兇殘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
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
,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
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
是碰不得的。

關於年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
。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
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
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
打。這天夜裡,"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
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電燈籠,敲鑼
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
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
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3, 2010

[Logo] 溫哥華201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二十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於2010年2月12日至28日間在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舉行,而部
分項目則會於鄰近的威士拿舉行。此屆奧運會是繼1976年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和1988年卡加利冬
季奧運會後,加拿大第三次舉辦的奧運會,亦是卑詩省首次舉辦的奧運會。

[+/-] 繼續閱讀...

[Logo] 狂歡嘉年華


狂歡節(德語:Karneval),為期數星期至數月的重要基督教節日,信徒化裝或打扮一番後巡
遊慶祝,略有街頭派對氣氛。舉辦細節(如:時間)視乎各國風俗而異,主要慶祝集中於二、
三月,但通常在大齋期(四旬節)的首日─大齋首日(聖灰星期三)前結束。

除了聖誕節之外所有天主教假日均以復活節為準,每一年的復活節均是北半球春天(或南半球
秋天)晝夜平分點後第一個滿月之後的第一個禮拜天,回算46天就是嘉年華會的聖灰星期三。

「Karneval」又音譯作嘉年華,但本質已脫離宗教慶祝,變成娛樂性的大型攤位活動。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2, 2010

[Logo] 臘月二十八貼窗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
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後蜀君主
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
慶,嘉節號長春“ ,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
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1, 2010

[Logo] 拿拿破崙奧爾達誕辰 203 週年


拿破崙奧爾達是鋼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業餘畫家,創作了1000多幅從不同角度表現波蘭遭分割
的速寫和繪畫,還為其他國家創作了一些紀念碑和標示性建築繪畫。奧爾達致力於在歐洲國家(
法國、波蘭等)傳播新的音樂美學。做為一名在建築學方面有堅強實力的藝術家,奧爾達通過與
其繪畫作品豐富了白俄羅斯的藝術和建築史。

[+/-] 繼續閱讀...

February 9, 2010

[生活] 工作

昨天知道了案子被停掉之後,老實說,心中還蠻平靜的,
我在此部門已久,早就發現到最終會有此結果,因為最終
投入的resource是不夠的,只是沒有想到這個時間點是來
的這麼樣的突然,讓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從這件事情上來看,其實BU的壞習慣一直都沒有改變,就
是想投入最少的resource來得到最大的獲利,有點投機客的
心態,此模式的操作手法,在BU裡,處處可見,但最終的
下場都是不太好的,我有點搞不懂上頭是怎麼想的。

如今木已成舟,一切都已改變不了,身為員工的我,只能接
受上頭的安排,再次的前往下一個停靠站GPON team,叫
我幹嘛就幹嘛唄,不能夠在有反抗之行為出現了,畢竟人在
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阿。

[+/-] 繼續閱讀...

[Logo] 夏目漱石誕辰143周年


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1916年12月9日),日本作家。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生於江戶的牛込馬場下橫町(今東京都新
宿區喜久井町)一個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1874年,七歲,入淺草壽町的戶田學校。夏目自
幼喜歡漢學,14歲開始學習中國古籍,少年時曾立志以漢文出世。

23歲,夏目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現東京大學)。1889年,就學期間的夏目因受好友正岡
子規等人影響而開始寫作;同年9月9日,他的漢文暑假遊記《木屑錄》脫稿。《木屑錄》不僅
是漱石最早彙集成冊的作品,且署名為「漱石頑夫」。漱石二字來源於唐代《晉書》的故事漱
石枕流,一開始是子規的筆名,為夏目借用,並最終成為了他的正式筆名「夏目漱石」。1895
年,在愛媛縣松山中學任教,後又去熊本縣執教;這段經歷後來體現在他的小說《少爺》中。
1896年,夏目在家人的安排下與貴族院書記官長中根重一的長女鏡子結婚。這一時期夏目在俳
句界較為活躍聲名鵲起。

1899年10月28日,33歲的夏目抵達倫敦,開始了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留學生活。1902年12
月5日,夏目啟程歸國,結束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夏目歸國後,在東京帝大講授英文,並開始
文學創作。1905年的《我是貓》令他一舉成名。1907年,開始為《朝日新聞》寫連載小說(包
括《虞美人草》、《三四郎》)。

暮年的夏目漱石追求「則天去私」的理想。1911年,他曾拒絕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

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夏目死後,家屬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大的醫學部。他的腦至今
仍保存在東京大學。1984年,他的頭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紙幣上。

[+/-] 繼續閱讀...

February 6, 2010

[Logo] 薩米國慶


薩米人(Sami,Samit或Samek),是拉布蘭地區(包括今天瑞典兩萬人、挪威北部四萬人、芬蘭
六千五百人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部分地區)兩千人的原住民,是歐洲其中一個最大的原住民族
群。薩米人的語言是薩米語,屬於芬蘭-烏戈爾語族。其他對於薩米人的稱呼或寫法有: Sámen,
Saamen,Sámi,Saami,Lappen;而從前稱他們為拉布蘭人,被薩米人認為帶有輕視的意味。

薩米人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維亞北部達數千年之久的游牧民族的後裔。西元100年前後芬蘭人進
入芬蘭時,薩米人的居住地很可能散佈在芬蘭全國,如今他們僅限於在該國最北端活動。在瑞
典和挪威他們也同樣被趕往北部。薩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些學者把他們歸入古西伯利亞人
;另一些學者則堅持認為他們是山地人,而且是來自中歐。

目前仍約有百分之八的薩米人以養殖馴鹿維生,但這種生活方式威脅到土地持有人相衝突,土地
擁有人拒絕了傳統冬季牧場的開放。1956年由芬蘭、挪威與瑞典的薩米人,於薩米人的議會中
組成利益代表處。

[+/-] 繼續閱讀...

February 3, 2010

[Logo] 諾曼·洛克威爾誕辰116週年


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1894年2月3日-1978年11月8日)是美國在20世紀早期的
重要畫家及插畫家,作品橫跨商業宣傳與愛國宣傳領域。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1940和50
年代出現的。如《四大自由》與《女子鉚釘工》。

諾曼是一位相當多產的畫家,僅管他曾因畫室失火而失去了在1943年之前的大部分原畫,今日
印有諾曼畫作的老雜誌拍賣價一本可達上百美元。

諾曼大部分的畫作都有點過於甜美、樂觀,特別是為週六晚報封面所畫的作品,更加深了「理
想美國世界」的印象。因此在許多當代藝術家眼中,諾曼的畫作被視為矯揉造作而且僅有物質
表面的。在許多藝術評論中,都僅稱諾曼為插畫家、並非藝術家或是畫家。僅管諾曼對此不以
為意,他也比較喜歡稱自己為插畫家,但有些諾曼的畫作確實深入人心,充滿力量的打動了觀
者的看法,如《我們共視的難題》(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以廢除入學的種族岐視為
主要題材,畫出了一個非裔小女孩被白人聯邦警察保護去上學,經過了一個有種族岐視者標語
的塗鴉和被砸碎的番茄。這幅作品也許不適合放在雜誌封面,但卻是諾曼今日最經典的作品之
一。

諾曼將美國傳統價值觀在整個1900年代的轉變用細膩的畫筆一一紀錄下來,使他成為了一位相
當特殊的美國畫家,這也是今日他仍有許多愛好者的原因。

[+/-] 繼續閱讀...

February 1, 2010

[Logo] 塔帕蒂文化節


1888年9月9日,智利政府與復活節島的居民簽署協定(Tratado de Anexión de la isla),併吞
了復活節島。在之後的一段長時間內,復活節島被租給牧羊公司放牧。拉帕努伊人被限制在島
上特定資源匱乏的區域內,過著缺衣少食的生活,任何試圖偷竊羊隻的人都會被流放到南美大
陸。忍無可忍的拉帕努伊人發動了起義,殺掉牧場的羊隻,闖入被嚴禁進入的區域和倉庫,但
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1916年,來自智利的主教訪問了這一地區,並將他看到的拉帕努伊人
悲慘的生活境遇曝光,牧場的統治自此終止。1952年,智利海軍藉以「基於國防地緣戰略的極
其重要性」的理由開始了對復活節島的軍事統治,拉帕努伊人過著和過去一樣的被限制的生活
。直到1956年,海軍撤離了復活節島,並永久解除了對原住居民的限制,拉帕努伊人開始了第
一次的民主選舉。原有的傳統和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重建。自1971年起,島上每年
夏末(一月或二月)都舉辦一次盛大的塔帕蒂(Tapati)文化節,以紀念拉帕努伊人曾經輝煌
和燦爛的過去。新頒布生效的「復活節島法案(16442)」實施一系列措施刺激發展經濟。全
島唯一的機場同時也是美軍空軍基地的馬塔維里國際機場建成後,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遊客湧
入復活節島觀光,外部世界給復活節島的社會與文化帶來重大的改變。今日島上約60%的居民
是拉帕努伊人的後裔,其餘的是來自南美大陸歐洲裔的移民。拉帕努伊語在復活節島的使用也
在漸漸減少,受廣播與電視的影響,年輕一代的原主居民多以西班牙語作為他們的母語。拉帕
努伊的傳統文化面臨著消亡的危機。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