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31, 2009

[Logo] 萬聖節


萬聖夜(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北美、不列顛
群島、澳洲和紐西蘭。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榶果。漢語地區常將
萬聖夜俗稱為萬聖節。

萬聖夜英文稱之「Halloween」,為「All Hallow Eve」的縮寫,是指萬聖節(All Hallow's Day)
的前夜,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Christmas Eve」。「Hallow」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與holy
詞源很接近,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紀
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

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這
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Anoka)號稱是「世界萬聖節之都」,每
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

不同於聖誕節和復活節,萬聖節和萬聖夜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
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
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
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
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傳說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
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
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不過,諸聖日實際應
源自天主教在義大利和高盧的一個隱修會本篤會(Order of Saint Benedict),本篤會會士一向
習慣在11月1日的晚課中為亡者誦經,受這傳統所影響,後來教會把11月1日定為諸聖日。萬聖
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洲、紐
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
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家
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
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
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
糖果。

[+/-] 繼續閱讀...

October 29, 2009

[Logp] 土耳其國慶日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幹
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
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
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
達尼爾海峽。土耳其的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國民有99%是穆斯林,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

現代土耳其人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一個分支,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1299年,
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東羅馬帝國,16世紀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
歐、亞、非三大洲,17世紀開始衰落。19世紀末,奧匈帝國積極向奧斯曼帝國擴張,加劇了奧
匈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在中東的爭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
。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
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 繼續閱讀...

[Logo] 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


《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法文:Astérix le Gaulois),又譯《高盧英雄傳》,是一套法國系
列漫畫,由勒內·戈西尼(編劇)和阿爾伯特·烏德佐(Albert Uderzo,漫畫家,1977年戈西尼
逝世後兼編劇)共同創作。這套漫畫在歐洲和南美非常知名,33本漫畫書和畫冊已經譯成100
多種語言和方言,但在中國、日本、美國等地知名度不大。

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0年,高盧地區的全境都被羅馬佔領了……全境嗎?不!因為還有一個村莊
,那裡居住著頑強的高盧人,他們一直在抵抗侵略。村子周圍有四個羅馬軍營,Babaorum,
Aquarium, Laudanum和Petibonum,駐紮在那裡的士兵們日子可不好過……

事實上,這個村莊得以倖存是因為他們的祭司能製造一種神奇的藥水,喝了這種藥水的人力大
無窮。故事主要講述的就是阿斯泰利克斯和他的朋友奧貝利克斯(法語:Obélix。他小時候掉
進了藥水缸,因此不用喝藥水就擁有無窮的力量)依靠藥水、智慧和勇氣,完成一個個艱巨的
任務,挫敗凱撒的陰謀,保衛村莊的故事。歷險的過程中,阿斯泰利克斯和奧貝利克斯周遊高
盧各地,還經常與外族有接觸(維京人,埃及人,希臘人,比利時人等……)。

[+/-] 繼續閱讀...

October 26, 2009

[Logo] 奧地利國慶節


西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12世紀中葉在巴本貝格王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成為
獨立國家。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8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領土空前擴
大。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聯邦,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聯邦解散。
1867年與匈牙利簽約,成立奧匈帝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解體,成立共和國。
1938年3月被希特勒德國吞併。二戰後被蘇、美、英、法四國佔領。 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
國。1955年5月,四個佔領國同奧簽訂《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宣佈尊重奧的主
權和獨立。10月佔領軍撤出,奧地利重新獲得獨立。10月26日,奧國民會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
宣佈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 日被定
為奧國慶節。

[+/-] 繼續閱讀...

October 22, 2009

[Logo] 梅蘭芳誕辰115週年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瀾,又名鶴鳴,小名裙子,群子,字畹華,別
署綴玉軒主人, [1]祖籍江蘇泰州,清光緒二十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是中國近代傑出的
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

梅蘭芳出生於北京前門外李鐵拐斜街梅家老宅,祖父是京城著名青衣花旦演員梅巧玲。梅蘭芳
父母早亡,由當京劇琴師的伯父梅雨田撫養,八歲開始學戲,十歲(1904年)登台。1907年搭
葉春善「喜連成班」演出。1913年赴上海演出《穆柯寨》,轟動上海,一舉成名。1919年訪日,
1930年訪美。1932年遷居上海。1935年訪蘇。1938年遷香港。 1941年蓄鬚明志。1942年夏
,返回上海,杜門謝客。1945年10月,重新登台。1951年7月,遷回北京,定居護國寺街1號(
現梅蘭芳紀念館)。 1961年8月8日凌晨5時,在北京病逝。

梅蘭芳是中國京劇史上鼎盛期和中華民國成立後繁榮時期承上啟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不
但有精妙的藝術,更有高尚的品德。在國內外,梅蘭芳先生被譽為偉大的演員和美的化身,以
他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之一。他在五十餘年的舞台
生涯中,塑造了眾多的優美的婦女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了京劇旦角的表演藝
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采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幼子梅葆玖是當今梅派的著名傳人。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梅蘭芳為拒絕為日軍演出而「蓄鬚」,八年間無一次演出而斷去經濟來源,
後靠賣字畫和獎盃維持家人和劇團生活。

梅蘭芳先生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
驅。他曾於1919年赴日本演出引起轟動,曾有評論「有此雙手,其餘女人的手盡可剁去」。1924
年因曾經為日本關東大地震賑災義演而受邀再次赴日演出,期間突患急性腸胃炎危及生命,後
被一日本醫生醫治。醫生不收費,僅要一景泰藍袖扣。1956年第三次訪問日本再次引發轟動,
同時履行30多年前承諾。1930年自費訪問美國並在西雅圖、芝加哥、華盛頓、紐約、舊金山、
洛杉磯、聖地亞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轟動,美國波摩拿學院、南加州大學分別授予梅
蘭芳文學榮譽博士學位,1935年和1952年兩次訪問前蘇聯進行演出,在國外造成的京劇熱至今
無人超越。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
同他們建立了誠摯的友誼。

梅蘭芳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梅居其首。

梅蘭芳又與汪精衛、周恩來、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大美男子」。

[+/-] 繼續閱讀...

October 21, 2009

[Logo] 江戶川亂步誕辰115週年


江戶川亂步(本名平井太郎,1894年10月21日-1965年7月28日),生於日本三重縣名張町。
1923年在《新青年》上發表受到高度評價的處女作《二錢銅幣》,從此開始推理小說的創作(
原來的名稱為偵探小說,後來在江戶川亂步的倡導下改用現今的名稱)。其筆名取自現代推理小
說的開山鼻祖─美國小說家愛德華·艾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年-1849年)的日文發音。

江戶川亂步早在他創作生涯初期的20年代出,即把握了推理小說的本質,知曉推理小說是一種
從邏輯上解開謎團的理智文學,是日本推理小說領域的開拓者,開創了日本國內的先河,是日
本本格派的代表人物。

[+/-] 繼續閱讀...

October 14, 2009

[Logo] 波蘭教師節


每年10月14日為波蘭的教師節。

[+/-] 繼續閱讀...

October 13, 2009

[Logo] 馬克斯·哈韋拉爾 發表150週年


Eduard Douwes Dekker 的十九世紀荷蘭社會主義作家,因本身於1838到1856年間在荷屬東印度
群島(現,印尼)的經歷與反省,以筆名 Multatuli 在 1860年發表了譴責荷蘭於印尼的殖民政策小說
〔 Max Havelaar 〕。這部小說不僅標誌了荷蘭文學的里程碑,更深刻影響了荷蘭的殖民政策。即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歐以〔恢復戰前勢力〕荷蘭得以重回印尼甚至鎮壓當地的獨
立運動,但終歸在1949年結束了在印尼的殖民統治。

[+/-] 繼續閱讀...

[Logo] 加拿大感恩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原意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
。在美國,自1941年起,感恩節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並從這一天起將休假兩天。像
中國的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們不管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加拿大的感
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是在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與美國的哥倫布日相同。

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後整隻烤出,
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並由女主人分送給大家。此外,感恩節的傳統食品還有甜山芋、玉蜀
黍、南瓜派、蔓越莓果醬等。

感恩節宴會後,人們有時會做些傳統遊戲,比如南瓜賽跑是比賽者用一把小勺推著南瓜跑,規
則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終點者獲勝。比賽用的勺子越小,遊戲就越有意思。人們還會將火
雞胸部的叉骨取出,兩人各執一端,默念心中的願望,直到其折斷,拿到較長一端骨頭的人願
望就會實現。

每年感恩節後的第二天,被稱作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通常美國的購物場所都會以比
平時低很多(有時是一折或者兩折)的價格銷售商品,所以很多人家在團聚之後都會舉家出動
,晝夜排隊以求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也逐漸成為了一種新的習俗。

[+/-] 繼續閱讀...

October 10, 2009

[Logo] 朱塞佩·威爾第誕辰196週年


朱塞佩·佛特尼諾·弗朗西斯科·威爾第(義大利語: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18
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出生於帕爾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於米
蘭,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威爾第從1824年開始學習音樂,他為焦阿基諾·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髮師》
(Il Barbiere di Siviglia)寫了序曲。然後他去米蘭,但那裡的音樂學院拒絕接受他,他並不
灰心,繼續自學。

他的處女作是《奧貝爾托》(Oberto),此後他又寫了《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
,這是他第一部喜劇,但不成功。1842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拿布果》。

其後他的佳作屢出不疊。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達》(Aida)問世。對於這部歌劇的
創作目的,坊間有不少傳言。實際上這歌劇並不是為開羅總督歌劇院的開幕式,也不是為蘇
伊士運河開航而作的。

威爾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爾第支持義大利當時的獨立運動,他的一些作品中有
暗示這個運動的情節。直到今天還有人建議將他為《拿布果》所作的合唱《飛吧,思想,乘
著金色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作為義大利的國歌。

[+/-] 繼續閱讀...

[Logo] 韓國諺文日


諺文日(한글날),又稱「韓文日」、「諺文日」、「朝鮮語字母日」或「韓國語字母日」,是
朝鮮民族紀念訓民正音發明的紀念日。南韓訂於10月9日,稱為韓字日(한글날,Hangullal);
北韓則訂於1月15日,稱為朝鮮字日(조선글날/朝鮮글날,Chosŭn'gŭllal)。

[+/-] 繼續閱讀...

October 9, 2009

[隨寫] 火箭炸月球

世上唯一有上太空能力的國家只有三個,且這三個都是強權國家,分別是早期的蘇聯、美國與
近幾年才突飛猛進的中國,其中最為世人所討論的機構,就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近
NASA又把腦筋動到了月球,想要證實月球上到底有沒有水源。

然而月球是否有水的迷思,今日就會揭開。NASA準備在當地時間清晨7時半,發射一枚火箭,
以音速7倍的高速撞向月球南極,以求撞出一個大洞,從揚起的數百噸碎石和微粒中查證月球
是否存有水和冰。有關測試再撞擊後一小時就有結果,如果月球真的有水,就將為人類在月球
興建太空基地賣出一大步。

NASA今年6月18日發射了「勘察月球隕石坑及感測衛星」(LCROSS),它主要由一支火箭和
太空船組成。在撞月行動前約10小時,2270公斤重的「半人馬」(Centaur)火箭會先跟
LCROSS太空船分體,之後以約9000公里時速俯衝,撞向月球南極一個相對平坦的隕石坑
Cabeus。Cabeus直徑約100公里、深近4米,溫度低至零下217.8℃,由於當地長年暗無天日
,科學家相信那兒有可能存在水冰。

火箭今「炸」月球 擊起塵粒尋水冰

[+/-] 繼續閱讀...

October 7, 2009

[Logo] Google 條碼


條碼是由美國人Joe Wood Land和Berny Silver在1949年發明的,專利的申請日期是1949年10
月20日,當時開發申請的專利是「Class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分類器具與方法)。在
1962年10月7日,發明者申請的專利正式通過了。

1951年時,Joe Wood Land與Jordin Johanson進入IBM公司服務,並說服該公司發展這套系統
進行商業化。雖然,IBM最終還是完成了這個系統,但當時還沒有能夠完全處理這套資訊的機
器,要等未來才有。

1952年專利正式通過不久後,Philco公司買下了這個專利, 並在同一年賣給著名的RCA公司。

條碼更有條理地全面地走入人類社會,是在標準產 品碼UPC (Universal Product Code)完成以
後,這是由UCC在1973年參考IBM的系統改良後推行的,逐漸廣泛地在美國、加拿大使用,用
來追蹤商品,這套UPC系統,也把條碼做 了最重要的標準化,讓更多商家可以使用同樣的條碼
系統來工作。之後的國際EAN碼廣泛流行,是在UPC基礎上發展的。來追蹤商品,這套UPC系
統,也把條碼做 了最重要的標準化,讓更多商家可以使用同樣的條碼系統來工作。之後的國際
EAN碼廣泛流行,是在UPC基礎上發展的。

條碼一直發展後,除了一維條碼,又有了二維條碼、QR Code等能存放更多資料的系統誕生,也
便利了人類的商品交易、資訊交流過程,條碼實在是功不可沒。

[+/-] 繼續閱讀...

October 3, 2009

[Logo] 韓國感恩節


朝鮮語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
秋節做「韓國感恩節」, 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中秋在南韓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
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南韓 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
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食用松片。

[+/-] 繼續閱讀...

[Logo] 日本中秋節


日本的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
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
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日本人也會賞月,稱
之為「月見」,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芒草、芋等。

[+/-] 繼續閱讀...

[Logo] 中秋節


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
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
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 繼續閱讀...

October 2, 2009

[Logo] 聖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英文: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
年1月30日),尊稱聖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
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也就是他說的「satyagraha」,影響了全世
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通過「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擺脫了英國的統治。這也激發了其他殖民地的人們
起來為他們的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或者更準確一點
是聯邦(因為「英」這個前綴於1946年沒有了,變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
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語譯成「truth force」,意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
「追求真理」等。 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運動人士,如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
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 繼續閱讀...

October 1, 2009

[Logo] 中國60周年國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紀念日,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
議 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中國的國慶節;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
場舉 行了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均訂為法定假日或
公眾假 期。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
, 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國慶節期間,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都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中 國大陸自2008年起,每逢國慶節國家領導人都會向位於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敬
獻花圈 。在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每年國慶期間更會舉辦煙花匯演,吸引海港兩岸數市民觀賞


黃金周假期

1999年之後國慶節是中國的「黃金周」假期。國慶的法定休假時間為3天,再將前後兩個周
末 調整為一起休假共計7天;香港、澳門(中國大陸海外機構及企業則為3-7日)一般只有1
天的假期。

大型閱兵儀式

每五、十周年會有不同規模的閱兵,其中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建國5周
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閱兵。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今,共舉行了13次國慶閱兵。1949年至1959年十年,共舉行了11次國
慶 閱兵。1960年9月、國務院實行「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
行「 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隊列條令中,第
一次列 出閱兵條款。隨後,由於「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直到1984 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決定恢複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大
型的國慶閱兵式。1999年,中共中央決定50周年閱兵,於199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
大型的閱兵式。

[+/-] 繼續閱讀...